橫店兔旅行網: 如今,“橫漂”不僅指在橫店逐夢的演員,也指那些聞風而動的外來商戶。面對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他們和整個小鎮一樣,都懷揣著自己的想法。
今年的夏季很“清淡”9月6日下午天氣悶熱。麗水籍的滴滴師傅老徐在鎮上逛了很久,沒拉到一單生意,近幾月“橫漂”的減少對他的生意也有影響。“2017年上半年的時候,一天全是單子,凌晨兩三點還能有六七個‘橫漂’叫車去拍戲,今年沒有了。現在,我主要跑商區和交通樞紐,拉游客。”
接近同一時段,清明上河圖街上的一家服裝店里,小盛在設計新的戲服。前些天,某道具公司找上門來,要求定制20多件古裝官服。這對于今年4月舉家從杭州蕭山來橫店開店,生意卻一直不溫不火的她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勵。
小盛的母親宋文琴曾在橫店劇組里繡過花,當時她想,假如橫店有家能夠設計和制作戲服的店鋪,一定會是各路劇組心頭的掌上明珠。在這個念頭的促使下,宋文琴鼓勵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女兒來橫店創業,她打下手。
然而,情況和她想象的截然不同。這幾個月來,一家人投資數萬元開的服裝店接單寥寥無幾。“聽說現在是淡季,周邊生意也差。”宋文琴有些彷徨,她無法像《等待戈多》里那樣把“等待成了一種習慣”,家人要吃飯,幫工要發薪水,這些都不是“船到橋頭”的問題。
“這20多套官服基本售價在800~1000元一件,我們是拿成本價賣的。”蕭山人宋文琴知道自己急需打開人脈,“劇組不認識我們,我們也不認識劇組,只好通過作為中間商的道具公司,給他們算便宜點,大家就結識了,說不定能成回頭客。”
90后新商戶試水創業橫店就是這樣一個吸引人的地方。雖然每天都有創業者在彷徨,但是新來的人夢想依舊。
橫店鎮的清明上河圖路毗鄰橫漂廣場和萬盛街商區,約1.5公里的街道上入駐了不下十家演藝中介公司。當地朋友說,這條路的煙火氣就像是橫店人氣的晴雨表。
今年6月15日,衢州江山人何宇航的果念客棧在該街開張營業。這棟四層小樓他租了5年,第一年租金12萬,后面會每年漲點。第一筆投資加上裝修,前后大約花了25萬元。一樓是餐廳,二樓以上對外出租11個房間,專做“橫漂”的長短租生意,每月租金從單人間800元到上下鋪的450元不等。
何宇航今年25歲,主業是室內設計師,通常上午8點上班,所以平時都是何母負責看店、做飯。
橫店官方宣傳平臺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注冊的“橫漂”達到了近6萬人,解決拍戲期間的住宿成了靠接活吃飯的“橫漂”們的頭等大事,而演員的作息不規律亦成了困擾大批房東的一個問題。
今年7月中旬,當地派出所上門幫何宇航安裝了一套智能鎖系統,利用這套系統,房東可以將住客信息與公安機構信息網實現對接;同時,早出晚歸的“橫漂”可以刷卡進出,出入時間也會記錄在案,實際上是保障了租賃雙方的人身安全。
對于90后的何宇航而言,這里的人是新的,這里的創業環境也是新的,所有的知識盲區需要實踐和時間來填補,橫店就是這樣一個吸引他來試水的市場。
“賺不賺錢都好說,就算是淡季,你看阿燦他們不也來了嘛。做‘橫漂’客棧權當是創業的試水。”這幾月何家每月有16000~17000元的房租進賬,再加上配套的餐飲收入、本職工資,基本不存在資金上的風險。
橫店能否帶著全域產業一同轉變小城橫店的名聲大噪,皆因橫店集團旗下的文旅產業。數據顯示,2017年,橫店接待游客約187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50億元,當地的產業在影視城的帶動下騰飛。
不過,橫店影視城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象山影視城、湖州影視城等雖然不構成正面威脅,但是新銳也在挑戰。象山影視城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了一組數據,截至今年7月底,當地接待拍攝劇組97家,同比增長22.8%,去年的游客門票收入也突破了1億元的大關。
新市場環境下,橫店可能將做出應對性的轉變。按照橫店集團公布的規劃,當地正在打造世界的影視名城、休閑小鎮、航空小鎮,力爭年接待游客達到3000萬到5000萬人次。
調查中鎮上的一些本地房東們其實也早早在謀劃了:早年大批“橫漂”到來,鎮上是人多房少,出租屋供不應求,此后才有本地和外地創業者的自發性涌入,迅速填補了橫店住宿市場的空白。今年“橫漂”人數減少非常明顯,現在市場基本平衡。如果“橫漂”數量再少些,可能今后會把房間整合改造,打造成供游客住宿的酒店式公寓。“現在游客多,但橫店高星級的酒店較少,也偏商務,我覺得80、90后游客會愿意嘗試Airbnb類的年輕化住宿方式,這塊在橫店住宿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空白。”一位房東很自信。
“既然旅游市場這么火,小商戶應該主動向旅游服務、旅游文創方面靠攏,比如做酒店公寓、街頭服裝出租都是路子。”浙江省旅游職業學院教授任鳴也認為橫店已進入一個關鍵的市場轉變階段,如何梳理、維系與鎮上其他產業的關系,達成有機生長,均是值得當地人共同思考的問題。來源:錢江晚報
【微信公眾號關注
橫店兔及
橫店兔網 ,橫國資訊一手掌握!爆料請新浪微博 @橫店兔】
【評論有精彩!廣告更精彩!】